反岐視,福利會仍任重道遠
張肇鴻
1957年,由於美國移民局搜查冒籍假紙事,遂燃起了全美華人反歧視的怒火,當時全美各埠華人代表集議於美京,為爭取平等權利,成立《全美華人福利總會》。當年的全美華人福利總會是向聯邦政府注冊的唯一的華人社團。福利總會自成立以後,工作重點,即團結其他僑團,共同向政府要求改善移民條例,通過合法手段去爭取華人權益,對危害華人的條例促請廢除。福利總會為爭取移民名額,增加難民入境,幾經艱苦,卒獲國會公平立法,由中國原有每年移民限額一百零五名,修改放寬為每年二萬名,使中國移民來美之門大開。
1969年,全美華人福利會在羅省召開第五屆代表大會,斐匿代表黃星禮、鄧文華及土桑代表朱伯琛、曾炳揚聯合堤議,請求美國移民局準許華人辦理未婚夫妻來美結婚,大會決議後,依照提案進行辦理,結果得到美國政府準許通過了二五九號移民新法案,由尼克遜總統簽署,此項修訂新規定於1970年五月十一日開始生效,這項法例對華人移民至關重要。
1972年9月,福利總會決議增加美國西南區支會,轄屬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及新墨西哥州三省華人。1974年西南區支會的成立時,得到社會各界支持,當時的國府僑務委員長毛松年,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高華德等發來賀電和賀信。前亞利桑那州州長拜利致詞,讚揚華人百年來的貢獻,華人福利應ni堅決抵制種族岐視現象有責任對不正確的情緒進行疏導,類事情,則爭取等。
1975年紐約華裔工程師因泊車問題被警察毆打,引發同年5月12日5000華人集會和19日2萬華人示威,反警察暴力。當年斐匿福利分會主席余文勁先生發表題爲《團結就是力量》的文章,文中寫道:
“這次紐約僑胞舉行示威游行,假如參加的人數,寥寥可數,所發出的力量,相信是有限的。可是,他們有二萬五千人參加遊行示威,築起「萬里長城」的雄壯隊伍,匯成一股怒濤澎湃的洪流,發揮棑山倒海的力量。這次史無前例在美華人的大團結充分發出「黃色」萬丈光芒的光彩。”......“團結就是每個團體的命脈,我們要發展會務,首先要團結,因為能團結才有力量,有了力量,才能談到發展會務。”
華人除了團結起來反對岐視和爭取權益,更應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地位,首任西南區支會的秘書長陳汝舟先生撰文寫道:
〝華人有優良傳統的文化,有刻苦耐勞的個性,二百年來,僑居美國,克勤克儉,使經濟充裕,年青一代的華人,均有機會享受高等教育,聰穎好學,在美國社會上已有其輝煌成就,但吾人要在美國社會上提高地位,必須從政治上努力,華人青年的家長,要多指引子侄在大學里研習法律,希重出校後業律師,設法謀地方与中央政府職位,為華人爭取政治、法律、與社會地位,團結合作,吾人在美之前途,自會光明燦爛。〞數十年來,亞利桑那州的華人在各個領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在政治方面,已出過一位聯邦級別的大法官,一位州參議員,三位州眾議員,還有三位市長。他們得到過本州華人的大力支持,也成為了本州華人的榮耀和楷模。
歷史來到今天,由於祖國日益強盛,民族復興加上華人爭氣,在美國華人的地位、素質、成就均已大為提高,不可同日而語。大批的投資移民、技術移民、學成居留的各界專才。使種族歧視的程度大為降低,但社會上仍常發生不和諧事件,如近日ESPN對華裔球星林書豪帶有的種族歧視的報導。讓華人感到不解的是,中國人有才華和有貢獻,但仍有被人岐視為百年前的“清奴”
(Chink),無論是否土生土長,總是被視作“外國人”;在中小學,華裔學生成績特別優秀,又被一部分白人另眼看待,甚至排斥。今次ESPN的種族歧視行為并不孤立,林書豪在哈佛大學打球時,球迷與對手就經常挑釁喊他「死中國佬」,林書豪說:「我通常不理會,然後告訴裁判:他必須停止這種言語攻擊。」探討這些事件的深層原因,仍然是殘存於西方民間的排華情緒,存有種族偏見所至。有些發生在社會底層事件,類似民事糾紛,不是政府、官方所為,華人遇到此類事情,要善用法律討回公道,并促使當地政府倡導各族裔和平共處。
對付種族歧視與偏見。福利會仍然任重道遠。我們不能松懈,要依靠廣大華人和各種正義團體的力量,堅決抵制種族岐視,讓這些危害社會和諧的害群之馬走投無路。
|
|
|
華人福利會成立的來龍去脈
余文勁
.
為什麽要成立華人福利會?
一九五七年,美國移民局,鑑於華人冒籍「假紙」移民來美桉,越來越多,因此突然嚴查追捕撥出境,當時,全美僑社人心惶惶,雞飛狗走的逃避,事態非常嚴重,於是三藩市中華會館聯同紐約中華公所,帶頭髮起全美華人大團結,馬上在美京召開臨時緊急會議,即時成立「全美華人福利總會」,隨即聘請律師團,與移民局對抗,以保障我全僑利益。
華人福利分會應運而生
當時,全美各埠僑社,紛紛響應,成立福利分會,以表示全僑團結,一致對外,我斐匿福利分會,亦跟住應運而生。
負責創會是誰人?
上世紀五十年代,斐匿華人不多,參加僑社活動的熱心人士更少,而且係清一色台山和開平鄉親,完全沒有一個外地人或外省人參與僑社活動。換句話說,當時各僑團,比如華商總會、英端工商分會,後來成立的福利會等,其成員和職員,全係台山人和開平人,亦可以說出錢出力亦全係台開人士。
話又說回來,當時華人既然這麽少,誰來創立福利會呢?又係靠台開人組成的團體,如鄧姓、餘姓、黃姓和龍岡四個姓氏團體為主幹。拉起成立福利會大旗全力支持,而鄧姓人士出任主席次數最多,此外,從來沒有其他姓氏人做過福利會正副主席,後來,就算以「徵召」方式別姓人士出任委員,這只係陪太子讀書而己(這絕對不是自我歧視,而係服務興趣,和工作關係使然,即是說,有人連做主席都沒有興趣)。
福利會近年會務狀況
後來,福利總會會務停頓而解散,我斐匿福利分會亦沒有作為,形同虛設,故讓由鄧炳杖主席十多年來主持,沒有改選。
去年,不幸鄧炳杖主席去世,有些熱心僑領認為一個團體解散容易成立難,福利會沒有運作,可以縮小簡單組織,但必要繼續維持下去,何況每隔三數年,以福利會名義,與綠木墳場公司聯合舉辦壽地平賣,慳回僑胞數以萬元計(廿年來,粗計共慳回近廿萬元)。
福利會從新選舉
另起爐灶,這次福利會從新選舉,係完全依照傳統先例,傳承先賢決定規則,以四個姓氏團體為主幹,由四位主席出任要職,完全符合章程規定,選出這次福利會新領導班子。
(注;主乾就是擔綱,並不是包辦)
全僑團結,特設名譽顧問
目前由於本地華人日多,僑社大改變,為了團結各界人士,特聘請各姓熱心僑領為名譽顧問,以收群策群力之效,聁望給予支持和指導,大家和諧合作,共同為僑眾謀福利而努力。
(名譽顧問排名在職員表之首,以表示尊敬之意)
筆者附言;本人年邁,本文只憑記憶隨筆,請多指教,如有錯漏,並希原諒。
陳英福所編著的《美國華人滄桑史》,本文不再重複,只是把這位鳯凰城華人所熟識的祖荀老一輩僑領,以及此書的編著過程作一個概述。
陳英福先後擔任過祖筍市同源會、英端工商會、華人福利會分會、華人會館、華僑學校董事局及亞省至孝篤親公所等團體的主席,在任職期間為這些僑團的振興、發展與壯大,獻出了力量。尤其是任華人會館主席時,團結廣大僑胞,大力籌款,想方設法,把毁於火災的會館,重新修復擴充,並主持復辦了停頓達十五年之久的華僑學校,此舉受到社會人士的讚揚。
自一九八三年起,陳英福任全美華人福利會西南分會秘書長,膺選為常務委員,他曾經協助內華達州雷諾市、新墨西哥州拉斯克
羅市、亞利桑那州夭馬市等地的僑胞,建立起福利會支會辦事處。陳英福又是國府行政院僑務委員會顧問,曾隨同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羅安琪辦事處的領導人,到長期未成立僑團的新墨西哥州,協助當地僑界組成了華商會、華僑聯誼會。因此榮獲僑委會頒贈
“造福同僑” 奬牌。
陳先生與其夫人陳翠蓮經常教育自己的兒女,要保持優良的家風,不忘自身是炎黃子孫,要為民族爭光。他們的六個兒女均學有所長,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
陳英福為人熱情,有事業心,能够編著成《美國華人滄桑史》,是他善於集中華僑先輩的智慧和資料,並經過自己多年來不斷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他對美國西南華人福利支會第一任秘書長陳汝舟博士推崇至備,並作專門介紹:
“陳汝舟博士,廣東台山廣海西園里人,畢業於廣州暨南大學,一九三六年赴法國留學,獲文學博士和法學博士學位,一九四一年,奉召回國調任駐紐約僑務專員,負責宣傳及聯絡僑胞捐輸抗日。抗戰勝利立憲,選為立法委員。一九五O年在香港香工書院執教,一九六O年移民美國,熱心公益,從事僑社領導工作,為華僑謀福祉。編者與陳博士本屬宗親,被視如子侄,循循教誨,悉心栽培。一九八三年其在病中,蔫我替任其職,至今二十多年。今《美國華人滄桑史》其中大部份資料,乃其生前彙集遺落,致能撰編成書,其功至偉。”
陳汝舟所彙集到的資料如果沒有陳英福廿多年來的保存、補充、整理、出版,沒有西南華人福利支會全體職員的共襄義舉和慷慨捐助,《美國華人滄桑史》一書就可能不會面世,新僑和華裔也就不可能從本書中明白到,華人前輩昔日在美國的艱苦處境和奮鬥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陳英福先生在書中前言中寫道: “我在撰寫時深感史實上有的是光榮,是耻辱,是歡笑,是血淚,先輩們忍辱負重,辛酸苦辣,無不備嘗,在艱苦奮鬥中,對家庭,對祖國對美國作出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我期望通過此書,能策勵全僑,發揚前賢光榮傳統,沿着前輩足跡,為華人社會,為國家民族謀福祉。”
凡看過此書的人都會感動,再深受一次教育,這裡摘錄部分讀者心聲:
“十八世紀中葉後的一百年間,來美的華人大多是勞工。他們築路藍縷,含辛茹苦,在種族歧視的陰影下,努力謀生。在建造橫貫大鐵路的過程中,犠牲生命的就成千累萬。在排華暴力中喪生的更難計數。開礦築路,墾荒種菜,對於美國西部的開發,闕功至偉。已故的亞利桑那州國會參議員高華德,就曾經一再贊揚華人開發亞利桑那和加省的貢獻。”(鮑家麟)
“先輩華僑不畏艱難險阻,衝破海禁,離鄉別井,飄洋過海,來到美國,大抵是由於祖國兵焚頻仍,為謀生才挺而踏上險途。出國不易,殊不知立足異國更不易!歷盡千難萬險到達目的地後,滿以為可憑自己忠誠老實的勞動謀生且攢錢寄回國去養家糊口,卻遭到種種排華政策措施的非人待遇。先輩們不得不忍氣吞聲,幹各種苦、髒、累活,胼手胝足,以誠懇勤奮的勞動來博取尊重,不少先輩華僑甚至客死他鄉!書中諸如假紙冒籍,在中美兩國的夾縫裏求生存發展等等故事,催人淚下,讀了令人對先輩華僑肅然起敬!
這部滄桑史告訴我們,先輩華僑雖受中美兩方的雙重壓擠,卻時時不忘祖國,心繫桑梓,祖國衰,華僑備受凌辱,祖國興,則華僑揚眉吐氣,腰杆挺直,老一輩僑胞深明此理...。(盧康華)
陳汝舟所彙集到的資料如果沒有陳英福廿多年來的保存、補充、整理、出版,沒有西南華人福利支會全體職員的共襄義舉和慷慨捐助,《美國華人滄桑史》一書就可能不會面世,新僑和華裔也就不可能從本書中明白到,華人前輩昔日在美國的艱苦處境和奮鬥精神,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陳英福先生在書中前言中寫道:“我在撰寫時深感史實上有的是光榮,是耻辱,是歡笑,是血淚,先輩們忍辱負重,辛酸苦辣,無不備嘗,在艱苦奮鬥中,對家庭,對祖國對美國作出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我期望通過此書,能策勵全僑,發揚前賢光榮傳統,沿着前輩足跡,為華人社會,為國家民族謀福祉。”
凡看過此書的人都會感動,再深受一次教育,這裡摘錄部分讀者心聲:
“十八世紀中葉後的一百年間,來美的華人大多是勞工。他們築路藍縷,含辛茹苦,在種族歧視的陰影下,努力謀生。在建造橫貫大鐵路的過程中,犠牲生命的就成千累萬。在排華暴力中喪生的更難計數。開礦築路,墾荒種菜,對於美國西部的開發,闕功至偉。已故的亞利桑那州國會參議員高華德,就曾經一再贊揚華人開發亞利桑那和加省的貢獻。”(鮑家麟)
“先輩華僑不畏艱難險阻,衝破海禁,離鄉別井,飄洋過海,來到美國,大抵是由於祖國兵焚頻仍,為謀生才挺而踏上險途。出國不易,殊不知立足異國更不易!歷盡千難萬險到達目的地後,滿以為可憑自己忠誠老實的勞動謀生且攢錢寄回國去養家糊口,卻遭到種種排華政策措施的非人待遇。先輩們不得不忍氣吞聲,幹各種苦、髒、累活,胼手胝足,以誠懇勤奮的勞動來博取尊重,不少先輩華僑甚至客死他鄉!書中諸如假紙冒籍,在中美兩國的夾縫裏求生存發展等等故事,催人淚下,讀了令人對先輩華僑肅然起敬!
這部滄桑史告訴我們,先輩華僑雖受中美兩方的雙重壓擠,卻時時不忘祖國,心繫桑梓,祖國衰,華僑備受凌辱,祖國興,則華僑揚眉吐氣,腰杆挺直,老一輩僑胞深明此理...。(盧康華)
“我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期1948年即二戰後以籍民子女身份移民來美。那時美國對華人還歧視,每年祇給105名額來美
(籍民子女不受限制)。想起來美時,離鄉別井,遠涉重洋,乘搭戰時載兵輪船,在風雨巨浪中飄流十八、九日,幾經艱苦才到了三藩市,跟着就被移民局拘禁四個多月,如監犯般受盡侮辱、歧視,不平待遇。有些人因受不了精神打擊,跳樓或上吊,致全國輿論嘩然,後來立例才準保釋出來候審。現在的華人很幸運,來美不需審判,不用監禁,沒有歧視,相信很多新僑對先輩的血淚辛酸史知道很少,今日得到陳先生搜集資料,前因後果,編纂成書,給我們世代華僑閱讀,飲水思源,緬懷先人給我們的賜予,誠如盧康華教授說,陳先生在華僑社會做了一件特大的好事,功德無量,我亦有此同感!”(佳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