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未來不確定的結果,常常會說上一句"只有天知道"。 既然結果只有上天才會知道,我們就不妨問一下天,看看天會透露多少 “天機” 讓我們去
“趨吉避凶”。古時的人是那麼想的,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有了"易經",并發明了用占卜術去問天,這個方法一直沿用到近代。
如何卜卦?回答之前,我們還得先 “惡補” 一下這門看似認識又不甚了解的學問。
伏羲畫八卦,為我國文字的雛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國文化的開端。易經這部書,不但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而且自古以來,就被推崇至備,尊為 “群經之首”。
易經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百物之情,究天人之際,探索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大原理,闡明人生可變,應變、再變的大原則,以為人類行為的規範。這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一切學術的囚想根源,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最大特色。
易經是一部古代占卜的書,但也正因為是占卜的書,才沒有被秦始皇燒掉,得已流傳到今天。古代民智未開,崇信鬼神運命,凡是重大行事,必定求神問卜,這並非不可思議。殷代用龜甲占卜,以燒裂的紋路,占斷吉凶,稱作
“卜”。卜字就是裂文的象形。到了周代,又多用 草占卜,稱作 “筮”。
如果古時民智未開,用占卜問卦不足為奇,為何後世仍有人沿用呢﹖宋代大儒朱熹等說:易是用來占卜,以決斷疑惑的,但依道理,應當做的,就應去做,不應做的,就不應當做,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用不着占卜,惟有正事,坊法上有分岐,因而迷惑時,才可以占卜。惡事,私欲,不可占卜。
不過,如果占卜只在占斷結果吉凶,就成為消極的聽天由命的定命論,人們就不知甚麼是當為和不當為,失去了道德意義。然而,我國的古代的占卜,不僅僅是消極的問結果如何,而是更一步的,要問應當如何﹖因此,易經不但啟示事物的發生,並指引如何臨機應變,避凶趨吉,這不僅是消極的占卜,也是積極的處世智慧。
那麼易經是如何用來占卜問卦呢﹖首先是何為"易"?一說是伏羲畫八卦,有遠取諸物之義,易是飛鳥的形象。一說是按說文解字中易即蜴是形體和顏色都易變的蜥蝪的象形,取其變代之意,命名其易,以象征着宇宙森羅萬象的千變萬化。另外,說文解字說:易是由日、月兩字組成。因而日代表陽,月代表陰,以象征易的陰陽二元之意。
易經認為,宇宙萬物,時刻變化。但縱然變化不息,卻具備法則性,整然有序,有規律可循。而小宇宙的人的運命,也具有其法則性,其人的動向,也能夠預知,可以規範。所以,從這思惟方法去探索,宇宙萬物和人的運命變化,無不有一定的規律,因果關係,可以追尋,而占卜能夠預測吉凶,也就沒有甚麼不可思議了。
易經的"經",是由六十四個卦象,以及解說卦的卦辭和爻解構成。
首先說卦,大家較為熟識的八卦分別是三乾,三坤,三震,三巽,三坎,三
離,三艮,三兌所組成。這是易最原始的形式,象征宇宙萬物,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等,所以就有了天地乾坤的說法,之後伏羲再將八卦分別重叠,推演成六十四卦,比如否卦,在卦的下方標明:上乾下坤;泰卦,在下方標明:上坤下乾。通常,卜得否卦屬凶卦,卜得泰卦是吉卦,當然還得結合當時是為何事而卜,不過,成語中的否極泰來,都是由此而產生的,可見易經其實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個卦是由六條爻組成的,這六條爻的形象,就如六條短橫線由上至下組成,"一"代表陽爻,"--"代表陰爻。一個卦內含着非常多的意義和變化,它可以是從地到天,可以代表一個事件或事情從開始到結果的演變,占卜之人要先用頗為複雜的方法首先排出卦象,然後根據卦解和爻解去解釋卦象,從而得出相關的運命或事件事物的相關信息。
看易經,看卦象,首先要知道其基本要素,比如"爻"是卦的專用名詞,在中國,文革後可能有十億人不清楚"爻"的讀法,甚至不知道有這個字。因為書本上沒有印,學校裡沒有教,甚至連新華辭典中也沒有這個字,當然也就更談不上介紹占卜問卦了。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會有如此多的人不知道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並一直未改變的"爻"字,不能不說一個怪事。這個爻字的讀音為(yoa),粵語讀音是"肴"。現新華辭典辭典除爻字外,也有介紹原始八卦的符號和卦的名稱。
還要提及一下韓國。全世界只有南韓國旗上有陰陽八卦符號,以及畫着四個卦象的圖案,那代表甚麼呢﹖又意味着甚麼呢﹖多年來他們一直强調中國的四大發明中的造紙以及洛字印刷是最先由他們發明的,數年前又把中國的端午節向世界組織申報,成為了大韓民國的文化專利。近來更說炎黃二帝是由韓國產生和移民到中原的,把中華民族遠古的祖主牌位也要奪去了。那麼,一個連如此多中國人都不明白的祖宗留下來的卦文化和卦道理,如果有朝一日被韓國人拿去作他們最早先人的圖騰,現代的中國人真不知如何去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