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朗月》文集

张肇鴻

11.民间艺人邓锡邦 

邓锡邦先生是鳯凰城华人历史上最有名的打鼓手,在以往数十年鳯凰城的侨社庆典中,往往他一擂鼓,醒狮就精神抖擞,扯高气昂威猛登场!

随着鼓声的跌宕起落,舞狮者步伐铿锵有力,狮子也舞得虎虎生风。邓先生打的锣鼓节奏分明,动感十足,既有传统的鼓谱,又有自己的特色打法,稳中求变,花式创新。而在场的人,往往远远就被鼓声所吸引,大家乐于享受着这种氛围。邓氏锣鼓曾在美国不少地方表演过,广受好评,并曾获奖,亦算是凤城一绝。

邓锡邦是凤凰城的“狮爷” (1970年代)

鼓王落槌,瑞狮劲舞!

年愈八旬仍为”中国周”开锣打鼓

邓锡邦先生亦爱好画画,虽不是科班出身,但所画的画富有民间气息,多是写实但栩栩如生,不是经典却可登大雅之堂。更可赞的是,他对自己的作品十分欣赏,上书〝艺术专家邓锡邦〞,旁若无人。

邓锡邦作品 墨兰与小鸡 1971

这幅“墨兰与小鸡”是邓锡邦在辛亥年的作品。一盤兰花,简约中不失张扬,着笔不多却表现出生命的张力。都说画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邓先生也显得有其功力。那三只神态雅趣的小鸡,活灵活现,配合墨兰一静一动,显得生气盎然。

他在画下写跋:兰蕙幽香。有人认为岁寒三友松竹梅都不及兰花,其理由是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惟兰独具有之,兰的花叶香都美好。

而他写在上面的跋,更把自己的画和郑板桥与齐白石的画作出比较,他写得直白:“郑板桥似而不神,白石神而不似,其神而似者,予于两家则兼之,质之当世高明,幸有以教之。”足可见作画者的自负。

“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齐白石的名言,也是对中国画审美最精辟的定位。这是一个出色艺术家的敏锐眼光和哲学思维,把“似”与“不似”这两个原本对立的哲学概念加以融合,给中国画的最高审美境界做了一个完美注释。邓先生其实也领略到其中之精华。笔者认为,如果“墨兰与小鸡”的画面如果多留些空间,少些拥挤,效果则会更好。

邓先生也是个摄影爱好者,常去爬山涉水猎取名胜风光。在上世纪亚利桑那州首次的华人摄影比赛中,他专程去胡佛水坝拍摄,还提出捐赠画来拍卖,为活动筹款。

下面这幅邓先生的摄影作品:左边的山势逶迤,曲线优美,右边的树木婆娑,随风摇曳,中间留白,衬托出主题仙人掌逆光时的身影。

亚利桑那的仙人掌千姿百态,唯独这株不但有“仙风道骨”的神采,其掌上的“中指”还戴着三枚“钻戒”,真是妙不可言!

照片的拍摄时间、角度、背景和陪衬物都恰到好处,笔者为此起了个艺名:“仙掌晚风”,让作品有一个动静同框的画面。 

戴“钻戒”的仙人掌

 

12.邓锡邦是艺术品收藏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第一次到他的家中作客时,他递上一张名片,这是我见过最“老牌”的一张名片,上面是这样写的:

广阳守备区指挥部干训班军官队

第弍期毕业前任广阳指挥部密探情报员

邓锡邦

这是他在二战期间在国民党军中职衡的名片,保留近五十年。我问, 当时的密探是干什么的呢?他回答道:二战期间,他还不到20岁,军衡是少尉,在抗战中秘密刺探和搜集各方面的情报给上级,用于打击敌方。

 

 

 

 

 

 

 

 

 

二战胜利后,他于1948年移民来到美国。他一直保留着那时候的名片,他见我在搜集历史资料,便有“干棍遇着無皮柴”感觉,于是让我见识见识他当年的戍装照片,以及在民国时期所搜集到的邮票。

民国时期邮票

当我进入他家的前厅时,玄关的摆设就很有中国风。厅堂不大,他却人为地辟出一条左转右拐的通道,两旁用各式各样的花瓶、古玩、雕塑来摆设。那时还没有彷古工艺品进入美国,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令人大开眼界。

他领着我边行边介绍,如数家珍地说着每样收藏品的来历,非要行上几个弯道才能走出来。其收藏品在壁上、架上、柜内还有,当然并不是件件都是精品,但要搜集到这许多的物品,需花费许多的时间和金钱才有此摆设。不愧是个搞情报的。

问他这些艺术品从何处得来?他答道,自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就有大量的文物瓷器流向国外。在大清的康𤋮、雍正和乾隆时期,正值太平盛世,官窑和民窑每年都有大量的瓷器出产,精品供于皇室和官宦,一些较好的也会由经商出洋至海外,有些商人把这些东方艺术品带到美国来,他们的后人往往不知欣赏而放到报纸广告,和旧店当铺去出售,甚至在地摊上摆卖,只要有心去掏宝,总会有收获。有些旧旅店也常用东方古画作为陈设以示佔据者的胜利品,但旅店一但转手,就被不同文化观念的新老板置換而弃之,而且往往是打包一起贱卖,有眼光的邓先生此时就会拾到宝。

邓锡邦收藏的“洛神图”,提跋的年份是“己未年“即作于1791年或1859年最迟1919年,应有“古画”的风韵。

邓先生有心留意,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也作一盘生意来打理,对于他认为有价值的古玩,会专门请人做上底座烘托,在一卖一买中就可以营利。

我当年拍了些照片。后来较熟络了,自己也有意收藏一些,而那时的抄风未起,大陆也未有相关的机构来收购,买时有人情价,当然,我对古玩只是略懂一二,难辨真假,只是为家中增添一些风雅摆设罢了。

这些物品下面都有印章,包括有明朝成化的清花瓷,康熙年的三足鼎,乾隆年的高足瓷盘,以及民国时期的象牙雄狮雕刻等等。

下面这个”龙珠戏水”的茶壶创意奇妙,后面的大壶是龙身,内装热水,前面的小壶是龙珠。装茶叶,斟茶时,大壶中的热水注入小壶,原龙珠中的浓茶便斟出到茶杯中,而置换后的热水在小壶中继续泡茶。我在网上也查不到这款“龙珠戏水”茶壶的资料。

“龙珠戏水”茶壶

进入千禧年后,这时候的中国大陆富豪大增,有道是“乱世黄金,盛世古玩”,收藏古董风气渐浓,以至抄风灸热。记得在2010年初春,邓先生来了电话,说是时机又到了,可否帮忙联系一些古董拍卖行,包括如香港苏黎世这样的拍卖机构,因为他想出售一些古画和古董。

右边这幅名为〝河塘清翠〞的古画,邓锡邦先生说是由明清着名的〝八大山人〞所绘,是他喜爱的收藏品。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明代宗室后裔。十九岁时国破家亡。在清顺治初年,他落髮为僧。朱耷诗书画具佳,诗的格调古怪而幽涩,其书法源于王义之、王献之及颜真卿,又自创一格,以秃笔表达傲岸不驯的情态,他的花鸟画大多缘物舒情,用墨简朴豪放。

曹今奇教授曾在中华书画院举办的明清〝四个和尚〞的讲座中,有介绍过八大山人,他活了七十九岁,他的画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清代的扬州八怪中的任颐、吴昌硕、赵之谦,以及近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人,都受八大山人的艺术启迪。古画名贵,可惜彷冒品太多!如何才能鑑别名画真伪呢?我请教曹今奇教授。

教授认为,要鑑别名画的真伪极奇复杂,如齐白石的画,有画是真,但题名是假;有题名是真,但印章是假。还有画纸的年份,有旧纸新墨,彷旧纸彷古墨等等。郭沫若也有意收藏赝品,谁能说假? 古代名画,时代越久,鑑别越是困难。

历代造假画的人众多,故八大山人画中的赝品也是太多,不夸张地说,八大山人名画之赝品,在古画中名占首位,正因如此,一些八大山人的真迹反而被埋没了。这幅画八大山的〝河塘清翠〞是否真迹呢?我曾向香港苏黎世拍卖行征询,但未有过回复。

我和邓先生有缘,也是因为他保留有开平邓氏家族三房的族谱,为作者解开凤凰城最早的华人“墓碑谜团”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给亚利桑那的华人历史的汇集作出了贡献。(详情请参看《沙漠明珠》第三集)

邓锡邦先生于2020年去世,享年94岁。

作者和邓锡邦先生 2016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