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南京國僑辦研習班札記 (1)

美國鳳凰城僑聯總會  張肇鴻

受到國務院僑辦的邀請,得到了中國駐洛杉磯總領館的推薦和安棑,大鳳凰城僑聯總會珍惜此機會,委派成員回國參加首屆“海外華僑華人服務機構負責人研習班”。912日,我受僑聯委托,啟程前往中國江蘇南京,參加國僑辦主辦的為期一周的研習班課程。

國務院僑辦舉辦此類型的研習班已有15期。為增強與海外華僑華人服務機構聯誼與交流,擴大僑務工作服務面,豐富為僑服務內容,提升惠僑工程影響力,促進海外僑社和諧發展,同時為中國社會管理體制創新提供參考和借鑒,這第16期是首次邀請海外華人華僑社團中青年負責人在南京辦班,共有近50位學員來自世界各地,其中美、加地區占一半人數。

報到日期正是世人關注的大日子,因為從那天起,全世界的媒體出現了歷史上最多的關健詞:"恐怖分子"和"恐怖攻擊";也從那天起,無論是公幹或者是旅遊,都必須脫鞋、除皮帶,在X光機前被看精光。這天,正是美國受到恐怖襲擊的"9.11"忌日,各地機場安檢特別加強戒備,有多個航班被延誤。

來到相對安全的國內,先到南京涵月樓賓館去報到。這涵月樓由世界著名的BAMO公司設計,是2014年青奧會的IOC總部酒店,富麗豪華先進。我們新到的學員大都成了"土包子"。簡單到上不了電梯,明明是按下了樓層的號碼,卻有喇叭發聲:"你所按的樓層不停"。以為是上錯了電梯,誰知到了另一架,同樣是:"你所按的樓層不停"。歷經數次後才知道,為了安全起見,需用電子門匙按開關才能啟動電梯的運作。

還有出糗的事。以為見過些世面,日程安排中當天要參加"晚宴",我按照國外的慣例,出席宴會穿著"正裝",以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於是乎在大熱天時西裝革履,打上領帶。誰知去到大堂,其它人都換上了便裝,只有自己和旅館前台服務員一般打扮,更有旅客前來詢:"廁所在那?",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後來得知,由習仲平主席倡導,要節約能源,可不穿西裝時不必穿,穿西裝也未必要打領帶。改變是明顯的,這次行程我還到過成都、廣州、中山等地,在巴士上讓位給老人孕婦的年青人多了很多,祖國開啟出新風尚。

這次研習班課程非常緊湊,甚至可用緊張二字來形容。內容包括:僑情形勢論述,惠僑工程介紹,團體拓展訓練,學員經驗交流,中華文化專題演講,中國書畫鑒賞,中醫傳統与體驗式教學,以及參觀多個文化名城和社區運作考察,晚上要討論發言,9.18當天還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上課是影象音響教學,但資料記錄全憑筆記和記憶。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目前國外僑情和國僑辦的相關方針和政策,現把資料作一整理,內容并不完整,可作參考。

報到的當晚議程是各地僑情報告,我代表鳳凰城僑聯總會作匯報如下:

鳳凰城是全美第五大城市。本地華人華僑人數約十萬。大鳳凰城地區僑聯總會成立於1968年,至目前已經有18個團體組織,包括有:鄧心平退伍軍人會、旅美華人科工專協會、鳯凰城同源會、華美專業協會、亞省中華商會、亞省中國餐館協會、沙漠玉華人婦女會、鳯凰城龍岡公所、斐匿鄧高密公所、海外華人婦女會、鳯凰城華人耆英會、中國周委員會、斐匿華人福利會、鳳凰城榮光聯誼會、鳳凰城台灣同鄉聯誼會、斐匿黃氏宗親會斐匿余風采堂、斐匿英端工商會等。僑聯成員遍佈亞省大鳳凰城地區,是本地區最大的華僑華人組織。僑聯中的"華商總會"歷史最久,其第一任主席鄧粵寧(Wing F. Ong) 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當選為州眾議員的華人,也是全美第一位進入州議會的華人參議員。

鳳凰城僑聯總會每年開展不少的公益活動,包括連年舉辦“中國周”活動、慶祝美國國慶和華裔小姐選美活動,籍此來溶入主流社會和弘揚中華文化;僑聯建有自己的中文學校,培養下一代傳承中華文化;僑聯曾積極帶動僑民認捐數十萬元來創辦和擴建華人耆英會,并協助耆英會向政府申請到五百多萬元建立康樂大廈老人公寓,讓老有所托。僑聯屬下中國餐館協會多年來為流浪漢提供食物;各團體亦設立各類獎學金,頒發給華人的莘莘學子。

鳳凰城傳統僑社熱愛袓國,贊同中華民族大團結、反對中國分裂。鳳凰城僑聯和袓國派來的使節的互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有一個很好的開端,中領館首長到訪都受到僑聯的熱烈歡迎。僑聯社團心系祖國,每逢國內遇到水災、地震災情,僑聯號召僑民慷慨解囊,展開賑災和支持重建工作。中國發生四川汶川大地震,僑聯大動員,捐款成績可觀,並與各界團體聯系美國主流社會,籌得總數超過廿五萬的善款捐給四川災區的災後重建。2008年中國首次舉辦奧運,僑胞歡欣鼓舞,僑聯成員踴躍捐款共建“水立方”場館,并為中國選手在奧運取得的成績而歡呼喝釆。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華誕,也是改革開放卅周年,僑聯舉辦大型升旗慶典,廣大僑民對袓國日益繁榮昌盛感到自豪!

近年來,鳳凰城僑聯工作更上層樓,屬下團體數目不斷增加,公益事業向前發展;僑聯主辦或合辦慶國慶升旗活動,協助總領館為大陸同胞的簽證工作;2014年協辦鳳凰衛視"中華小姐環球大賽美洲賽區總決賽"。

 

參加南京國僑辦研習班札記 (1)

 

參加南京國僑辦研習班札記 (2)

 

參加南京國僑辦研習班札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