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鳳凰城歷史上的兩處唐人街

唐孝先

 

 

   1860年亞利桑那領地人口普查中,發現第一位華人,他名叫威廉 ˇ 程(William TschingTching的譯音),生於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時年26歲,住在尤馬(Yuma),是科羅拉多河一艘輪船上的廚師。

         十年後的1870年,有21位華人在亞利桑那領地當礦工、廚師、洗衣工。到1870年代中期,加利福尼亞州排華運動席捲全州,好多華人都從加州移居亞利桑那。亞利桑那白人定居者雖然對華人有種族歧視,把華人置於社會底層,但他們並非像加州白人那樣排華力度異常猛烈。亞利桑那的白人,願意僱用華人建造鐵路,開採銅礦,在服務行業工作。由華人聚居而成的唐人街,先在圖森(Tucson)和普雷斯科特(Prescott)出現。

        18726月,5位華人,三男兩女,來到居民才一千多人的亞利桑那領地內陸城市鳳凰城。他們是抵達鳳凰城的第一批華人,開了鳳凰城第一家華人洗衣店。

        1878年至1880年修建南太平洋鐵路期間,是華人大量湧入亞利桑那的大好時機。

        18781120日《亞利桑那守望者報》(Arizona Sentinel)報導,一星期內700名鐵路華工來到亞利桑那,舖設尤馬到馬里科帕(Maricopa)的鐵軌。這支築路隊伍包括200名白人工匠和工頭,1100名華工。1880年美國聯邦人口普查得出,住在亞利桑那領地的華人增至1630人,幾乎都是男性。他們有的築鐵路,有的當礦工,有的在農牧場當工人,也有在小鎮上開洗衣店、種菜園的。

        18795月,鳳凰城天氣酷熱難耐,南太平洋鐵路工程被迫停工。鐵軌鋪設至鳳凰城以南35英里處新的鐵路端(Terminus),在卡薩格蘭德(Casa Grande)附近。18801月,鐵路工程復工,大部分華工回去上班了,但至少有164人留在馬里科巴郡,在鳳凰城裡和鳳凰城周圍形成相當規模的華人社區。居住在鳳凰城南邊的華人開始種植蔬菜。對身居山谷種植糧食的農民來說,華人種植的蔬菜,是他們求之不得的稀罕之物。住在鳳凰城裏的華人,開辦雜貨店、餐館、洗衣店,有的當家佣、廚師、園丁,還有做蔬菜販子等的。

         早期當地華人經營的生意和他們居住的房子,佔了鳳凰城的一部份,鱗次櫛比沿著孟特蘇瑪街(Montezuma Street)(現在的第一街,1st Street),往北延伸半條街,再往南折半條街。1880年代,在亞當斯街(Adams Street)這個地區逐漸形成鳳凰城第一處唐人街。

        那時鳳凰城的白人居民,理解並接受華人融入他們的社會,雖然華人的外貌怪模怪樣,他們的語言一竅不通,風俗習慣怪誕詭奇,信仰也是異端邪說。他們並非像加州人那樣恨華人。

       亞利桑那當地人對華人最常見的抱怨,是針對他們開的洗衣店。

       1881年,鳳凰城市議會宣布「洗衣房」(wash house)為公害,後來開徵洗衣店執照稅。許多人因為無執照開洗衣店被控告。《鳳凰城報》(Phoenix Gazette)經常怨聲載道說,華人控制了洗衣業、飲食業和蔬菜種植業,然而沒有白人明確表示要從事同樣的業務來與華人競爭。

         鳳凰城市政府常針對華人的生活方式徵收罰款和稅金,如對賭場,對社交場合吸鴉片等。報紙上還喋喋不休數說華人過中國年時舞龍,扯上喜慶旗幟,放爆竹等。有些華人挑戰加在他們身上的稅和法令,把對方告上法庭,往往以敗訴告終。

          1890年代早期,白人商人發起一場運動,把唐人街從鳳凰城日漸繁榮的商業區趕出去。1895年,他們提出請願,要移走「中國殖民地」(Chinese colony),並且威脅說,如果華人不自覺自願離開,他們要拆毀華人所在的建築物。那時候,華人移民不允許置產,也沒有法律保護他們不從他們租借的建築物裡驅逐出來。

          有人建議,新的唐人街向南遷移三個街區,在麥迪遜街(Madison Street)和杰克遜街(Jackson Street)、第一街(1st Street)和第三街(3rd Street)之間。

         具有東方國家風格的中國商家,座落在唐人街,而為美國白人服務的華人商家,沿著華盛頓、亞當斯、范布倫(Washington, Adams, Van Buren)三條街,跨越9個街區。有些商家仍然留在舊唐人街。

        新的唐人街,即第二處唐人街,在它的大部分建築物裏,生意如餐館、雜貨店、洗衣店在一樓,樓上住人。

        1900年代初期,餐館業成為華人商業的主要組成部分。為了迎合非華人社區的需要

,華人開的餐館也供應美式食品。當然也有白人開的餐館與之競爭,但是大多數人公認華人開的餐館是最好的。

        1920年代,華人商家開遍日益發展的鳳凰城各地。有三家眾所周知的中餐館「中國餐館」(Mandarin Café)、「北京餐館」(Peking Café)、和「金龍餐館」(Gold Dragon)。他們從洛杉磯、舊金山的唐人街那裡採購物資,借貸款項。1900年,鳳凰城第二處唐人街以外地區的華人商家大約僅18家;1921年,有34家;1929年,有53家。

          1930年代,華盛頓、傑佛遜、范布倫的幾乎每個街區,都有一家華人雜貨店。哪裏人們需要雜貨店,哪裏就會有華人開雜貨店。華人的生意還增加了進出口業,獨立的雜貨店多到了60多家。華人商家如果與白人商家有競爭,華人寧可把店搬到沒有店的地方。他們願意辛勤、長時間工作,商店一天開門超過15個小時,一年到頭天天開門。

       1930年代後期,華人在鳳凰城各地創業成功,於是人們開始紛紛離開唐人街。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年輕人可以享受中產階級舒服的生活方式了。到1945年,由於華人後代大量遷出,鳳凰城的第二處唐人街幾乎完全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裏。

 

2017.9.23  寄自鳳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