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利桑那华裔军人二次大战英雄纪事(3)

  English

 

  缅甸公路    

     “我们惨败了。” 约瑟夫·W·史迪威中将告诉印度首都新德里的记者们。当时是19425月,这位刚刚抵达远东,担任中国领导人蒋介石参谋长的美国将军,正为自己在战场上的首次指挥遭遇失败而恼火。

    史迪威1920年赴华学习汉语,1926年至1929年任美国驻天津部队参谋长和司令官1932年至1939年任美国驻华使馆武官。

     继去年12月珍珠港遭袭之后,日军节节胜利,将其帝国版图从太平洋的威克岛扩展到东南亚的马来亚和新加坡。当史迪威于3月抵达战火纷飞的中国首都重庆时,日军已开进缅甸,并于36日攻占了仰光。这位美国将军指挥着两个中国师,与英国和印度军队合作,试图阻止日军的猛烈进攻。最终,他和他的参谋们经历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旅程,翻越丛林密布的山脉,跋涉140英里,最终抵达印度。

    日本占领缅甸后,不仅获得了丰富的柚木和橡胶资源,还切断了通往中国的700英里直达公路——缅甸公路,这条公路是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最后一条陆路通道。

     恢复通往中国的陆路通道,其初衷是为了让中国继续参战,牵制日军,并作为未来对日本本土作战的基地。这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作为大国、能够做出重大贡献的理想主义看法。

     美国人很快发现,形势比他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中国政府和军队效率低下,贪污腐败。蒋介石更愿意把打败日本的任务留给其他盟国,而将自己的资源留到战后与他的死敌—共产党摊牌。

     收复缅甸将成为美国战区司令史迪威将军的首要任务。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服役,熟悉中国,能流利地说中国语言。他曾担任蒋介石的联合参谋长,以及中缅印战区(CBI)的指挥官。该战区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国提供物资。货物从巴基斯坦卡拉奇或印度加尔各答入境,然后通过铁路、公路和渡轮运往靠近缅甸边境的印度阿萨姆邦。从加尔各答乘火车到阿萨姆邦,全程耗时67天,但铁路交通拥挤,效率低下。货物抵达阿萨姆邦后,C-46C-47运输机必须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才能抵达中国。

     飞行这条航线的飞行员称之为“驼峰”,他们必须应对恶劣的天气、15,000英尺高的山峰以及从密支那基地起飞的敌方战斗机。印度空军特遣队(后来的第十航空队)负责监督和保护飞越驼峰的补给航班,并通过近距离空中支援和针对缅甸日军通信和补给设施的行动,支持盟军地面部队。

    1942年底,在加尔各答东北部,沿着印缅边境,美国工程师开始修建一条旨在恢复中国与外界陆地通信的公路。194210月,他们从英国人手中接过该项目,并于12月从利多(Ledo)开始修建,目标是到达约103英里外的缅甸城市辛布扬(Shingbwiyang)。这条公路被称为“缅甸公路”。

     1944年初,盟军最终同意对缅甸发动进攻。当中国部队从云南推进到缅甸东部,英国第四军从曼尼普尔邦向东进入缅甸时,史迪威的华裔美国人部队将从 Shinbwiyang 地区向东南进攻密支那。占领这座缅北关键城市及其机场将消除敌方战斗机骚扰驼峰航线运输机的威胁,也使盟军能够连接推进的利多公路。华裔军人上尉 William Toy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然后返回缅北与日军交战。William 在战场上看到一架美国运输机在他所在地区附近坠毁。他驾驶吉普车靠近现场,但机组人员不知道这是敌是友,开始向他射击。在确信他们是友军后,他救了他们。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需要一批会说会写中文的美籍华人,派往中国昆明提供通讯服务。 Num J. Jack Yee 是被选中执行这项任务的 400 名人员之一。(待续)

 

(返回)